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浙江南几岛(浮标上),福建(潮下带、水深0—5 m),广西涠洲岛(潮间带石块下),台湾海峡,海南临昌(死珊瑚中),西沙群岛的武德岛、永兴岛、赵述岛(珊瑚礁坪台上)。
形态特征 体长40—70 mm,体宽(含疣足)5—10 mm,具16个刚节。
活标本色彩鲜艳具金属光泽。每刚节背面具许多明显的棕色纵条纹。酒精固定保存标本,有时色斑褪掉。
体圆柱状,后端变窄为圆锥状。口前叶心形,宽大于长,其后缘具窄的项脊。2对圆形眼,似矩形排列,前对稍大于后对。无触角。2个侧触手很小,乳突状,位于口前叶前缘背面两边。8对触须细长,具短的环轮。
翻吻圆柱状,末端光滑无颚齿,背面近基部有1个面结瘤(图221 A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(吻翻出);B.体中部疣足前面观;C.复型镰状双齿腹刚毛。
疣足亚双叶型,背须细长、仅具内足刺、无背刚毛,腹须指状,皆具短的环轮。腹刚叶圆柱状,前刚叶稍短于后刚叶,在前刚叶顶端具一大一小2个指状突起(小的有时不易看到,需解剖观察)(图221 B)。
腹刚毛复型镰状双齿,端片细长,端片刺与第1端齿相接(图221 C)。
尾部有3对须状具短环轮的肛须(两侧各1对、末端1对)(图221 A)。
形态特征 体长40—70 mm,体宽(含疣足)5—10 mm,具16个刚节。
活标本色彩鲜艳具金属光泽。每刚节背面具许多明显的棕色纵条纹。酒精固定保存标本,有时色斑褪掉。
体圆柱状,后端变窄为圆锥状。口前叶心形,宽大于长,其后缘具窄的项脊。2对圆形眼,似矩形排列,前对稍大于后对。无触角。2个侧触手很小,乳突状,位于口前叶前缘背面两边。8对触须细长,具短的环轮。
翻吻圆柱状,末端光滑无颚齿,背面近基部有1个面结瘤(图221 A)。
A.体前部背面观(吻翻出);B.体中部疣足前面观;C.复型镰状双齿腹刚毛。
疣足亚双叶型,背须细长、仅具内足刺、无背刚毛,腹须指状,皆具短的环轮。腹刚叶圆柱状,前刚叶稍短于后刚叶,在前刚叶顶端具一大一小2个指状突起(小的有时不易看到,需解剖观察)(图221 B)。
腹刚毛复型镰状双齿,端片细长,端片刺与第1端齿相接(图221 C)。
尾部有3对须状具短环轮的肛须(两侧各1对、末端1对)(图221 A)。
国外分布